查看原文
其他

坐落于号称“亚洲最大的社区”,Ta十岁了!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2024-12-09


Ta坐落于

曾一度被称为“亚洲最大社区”的

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地区

2014年11月28日开业

如今,刚满十周岁!


十年

Ta服务1000万余人次海内外病患

2015年11月

正式为医保患者服务

2017年6月

实现异地医保直接结算

2021年11月25日

医院正式成为

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疗机构

北京市医保人员

无需选择定点即可实时结算


Ta以三年运营数据

第一次参与国家公立医院考核

进入百强获A+

并连续保持A+成绩


2018年12月

Ta成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2019年度

参与国家住院医师年度业务水平测试

成绩位居全国第一


Ta拥有

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15个

专科医师培训试点专业基地2个

完成建构“三级两类五学位”

医学教育体系

纵向资助科研项目430余项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10项

承接临床试验400余项

授权专利241项

2项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圆满完成抗击新冠疫情各项任务

8项疫情防控紧急科研攻关

并实现成果运用


援疆、援藏、援青

Ta立志医疗帮扶青藏高原清灭包虫病

亮出“清青模式”

北京市脱贫攻坚“记大功”表彰

圆满完成北京冬(残)奥会

医疗保障任务


就在10岁生日前夕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挂牌

医院二期工程也将于2024年底完工

...... 


Ta就是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以下简称:清华长庚)

综合建构,奠定基础

特色发展,塑造品牌

卓越品质,成就一流

这是清华长庚飞速成长的十年

是清华大学绘制新百年蓝图

笃志发展医学和生命科学战略部署下的

一段生动实践





党建引领

推动医院快速高质量发展


2005年7月14日,清华大学医院筹建指挥部成立;8月18日,医院筹建指挥部党支部成立,点燃了今天清华长庚的红色“火把”。


清华长庚走进延安开展干部党性教育


诞生于国家新医改时代背景下、成长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进程中,清华长庚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医院治理体系,实行医管分工协同治理模式,倡导并践行精准医疗、精诚服务、精益管理的“三精医疗”理念,深入推进依法治院,成为国家法治医院建设试点单位,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石。


从筹建指挥部的5个人到3000余名员工,从1个党支部、4名党员,到40个支部、800余名党员,清华长庚坚持党建引领,为推动医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坚持党管人才,构建人才分系列、分类别、分岗位管理体系,优化人才激励、评价机制,以优越的事业平台、舒心的工作环境和体面的薪酬待遇,延揽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清华, 携手同逐医学梦。



医疗服务

向着卓越的清华医学奔跑


10年,清华长庚已经服务1000多万海内外患者,国际首例有之、罕见病例有之,生死面前、大疫之下的动人故事数不胜数……如果只讲一个,严重贯通伤的抢救故事,至今震撼着参与抢救的10余个科室的医护人员


多学科专家为贯通伤患者联合手术,外围系随时准备接台的专家


2021年1月26日下午15点40分,急救车一路打着警报,驶入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立即迎诊,然而眼前的场景让每个人都惊呆了:先后抵达了两位患者,一位患者左侧大腿根部扎入一根钢筋,体内的钢筋长度尚未知晓,仅外露的部分就有10多厘米长,另外一位则有两根钢筋。如此严重的贯通伤,感染几率很大,治疗不及时有直接致命的风险


院长董家鸿闻讯立即赶往急诊亲自指挥,医院立即组建多学科联合团队(MDT),骨科、胃肠外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肝胆胰外科、心脏外科、麻醉科、输血科、手术室……凡钢筋累及的所有科室的“精兵强将”,从北京的四面八方向医院疾驰,为两例“绝急刀”做好各项准备。在9个小时内,3根钢筋顺利从两位患者体内取出。


经过重症医学科、肝脏ICU等科室联合手术科室共同护航,两位患者最终顺利康复出院。出院前,其中一位患者说,“这次的事故是我们两人的大不幸,但最大的幸运就是我们来到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即便因外踝骨折还无法完全下地走路,他仍挣扎着起身,对所有的医者鞠躬致谢。他们的康复也成为见证医院整合式医疗成效的缩影。

医院多学科联合门诊场景


承载千万患者信任的基石是过硬的医疗技术。60个临床专科,7个卓越发展中心,11个重点专科,开展国内外领先的医疗技术百余项,创下多项世界纪录。如肝胆胰中心董家鸿院士团队完成国际首例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治疗累及右心房的终末期肝包虫病手术,在海南博鳌超级医院实施中国首例特许准入钇[90-Y]树脂微球治疗肝癌手术;骨科肖嵩华主任团队完成世界首例高位骶骨整块切除并3D打印假体重建术;神经外科王贵怀教授团队开展的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长达26厘米,为当时文献报道的世界最长纪录;胃肠外科李元新团队成功实施我国首例、亚太地区第二例改良腹腔器官簇移植手术……挑战是精准医疗的应有之意,“治别人治不好的病,开别人开不了的刀”也成为了医院里广为流传的医疗标语。



立德树人

培养“良医、学者、领导者”


“医学的进步,关乎人类的福祉。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医术精湛的医生,更是有温度、有担当、有创新精神的医学领军者,是集良医、学者、领导者‘一体’的未来医学领军人才。”临床医学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院士说。作为清华大学附属医院,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


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医学院院长黄天荫教授(中)在清华长庚带领医学研究生临床早接触


清华大学卓越学者型医师项目于2022年9月经教育部批复立项,并于2023年秋季学期实现招生入学,该项目招生对象为本科非医学专业但热爱医学的青年才俊,教学方案中推行器官系统整合式教学模式。这不仅是对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一次改革,更是对未来医学发展的前瞻性布局。


为了迎接该项目学生的到来,以清华长庚为主的三家附属医院的200余位临床专家,以及来自协和、北医、首医等国内知名医学中心36位特聘名师,利用午休、夜晚,周末、假期等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开展了一年有余的课程建设与备课。随着临床医学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成立,“医、教、研”一体化管理为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清华长庚将继续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勇挑临床医学教育创新发展重担,为培养未来医学领军人才作出应有贡献。



医工交叉

建立临床问题驱动型医学研究范式


从临床问题出发的科研,满足的是医疗的“真”需求,从临床出发,再回到临床,走出了一个闭环,也让创新成果从想法变成了产品。这正是董家鸿提出的临床问题驱动型医学研究范式


医工交叉创新融合是解决临床问题的良药,但要精准匹配临床需求与理工科成果,让“合适的锤子”遇到“合适的钉子”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为了促进医工融合,让技术供给与临床需求精准对接,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在2016年成立。


临床研究需要平台支撑,而科研成果的产出,各环节都需要科研服务支持。2017年,医院公共实验平台一期1150平方米投入使用;2018年,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质,完成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资质备案;2021年,医院成立医学研究中心,下设临床转化科学中心、临床药械试验中心、健康科技研发中心、医学数据科学中心。


2021年,获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智慧健联体关键技术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2022年,清华大学校级研究平台临床生物样本资源中心依托清华长庚建设,医院获批北京市示范性研究型病房;2023年,获批“数智肝胆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器官移植与仿生研究院揭牌成立;2024年10月,北京市视觉科学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成立……


一项项的进展和捷报,犹如焰火,点燃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公益本位

彰显公立医院服务特色


 “坚持党建引领,抓住‘回归医院公益性’这一牛鼻子,办人民满意的医院,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院党委书记周月红说。


清华长庚将公益性贯穿建设始终,并具体落实在科室考核、干部评核的指标中,实现社会效益与运行效率的有机统一。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清华长庚不断改善医疗服务,先后通过电子病历六级、智慧服务三级评审,以数智技术重塑就医体验,让患者“少跑路”、信息“多跑路”,推行整合式医事服务,设立一站式门诊服务柜台、一站式住出院服务中心、一站式结算中心,实现出院患者即时结算、异地医保实时结算等。


医院志愿服务场景


医院开设之初就探索建立专业医务社会工作服务体系,链接医院与社区、患者与社会,是医院一张靓丽的名片。医务社工作为医疗团队的成员通过个案服务、病友团体、社服基金、社区服务、志愿服务,形成覆盖患者从社区、入院、出院到社区照护的完整闭环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疗愈。


医院推行“社工+志工”双工联动模式,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230余名志愿者常态化上岗,高效回应临床管理需要,累计服务36万余小时(疫情期间7万余小时),队伍中累计75位志愿者受荐获评“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称号,人均服务时长超过1500小时,46位平均年龄70岁以上的志愿者陪伴清华长庚走过了10年。在社会服务部的策划下,小年挥毫泼墨、护士节医师节特别祝福、职工子女夏令营志愿者体验等特色活动贯穿全年。





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笃行之道,坚守之心

站在关键历史节点上的清华长庚

将赓续奋进力量

以创新驱动、学术强院为引领

擘画未来金色十年发展新蓝图

努力建设卓越学府型医院

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文|韩冬野 王克霞

排版|柳文熙

编辑|苑洁

审核|刘蔚如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thuxwzx@tsinghua.edu.cn


往期精选




令人心动的bgm!清华有门“快乐课”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清华近半本科生在这里🫱破界成长!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祝贺!7位清华教师获奖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喜欢清华,请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清华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